查看原文
其他

外怂内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9-05
本周央行被迫下场“做空”自家国债,而且还是通过借国债的方式,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目的就是要阻止利率过快下降。
注意,央行的动作非常急切。

7月1日央行发表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决定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这被解读为央行要增加国债出售,随后3日、5日,央行释放了更多信息,尤其是5日央行通过彭博社对外发声,表示已签协议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高达数千亿元,而且是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而且还将视债券市场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

数千亿元、持续借入:弹药极为充沛,不够还有;
无固定期限:随时可以调用,没有时间限制;
信用方式借入:不改变流动性和货币供给。
可见央行阻止长期国债利率过快下行的决心。
但是,央行借债“做空”自家国债,这何等荒唐?何等无奈?

有句话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对手再厉害无非兵来将挡,但是队友怎么办?尤其是那种并不是奸细或者坏,就是单纯的蠢和贪,这是真的难办,打不得骂不得。

一场金融战正在开打,央行等正在竭尽全力维护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交锋已经非常赤裸了,最核心的就体现在利率、汇率两件大事上。

现在美联储正在纠结要不要降息,找了各种指标数据;而欧洲方面也出现了异动,原本欧洲、加拿大等国先于美国降息,但是本周欧洲央行、管委都一起泼冷水,说通胀情况存在不确定性,要花时间搜集更多数据,因此暂停再次降息。

这些放在明面的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美联储最近关于是否降息的发言都非常缺乏逻辑性,显然先射箭后画靶,包括非农等关键指标也显然是服务于最终目的,早就已经失真了。

这种反常动作背后,显然另有目的。以美国一贯的风格,大概率不会是为了人类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欧洲央行配合美联储,这大概率是要对某些货币施压,人民币显然就在其中。

过去这几年,金融领域的斗争一直非常残酷,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贬值,有不少唱空的。但目前中国贷款利率已经低于美国存款利率,在巨大的利差面前,人民币竟然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并且相比美元以外其他货币基本保持升值态势,这已经说明人民币有多么坚挺。

这一切得来很不容易,因为政策可行区间太狭窄了。既要保持汇率稳定,避免被“收割”,又要适当贬值,从而支持出口,不但要与敌斗智斗勇,还要小心内部有人拆台。

从6月下旬开始就出现了四件很有代表性的拆台事件,最严重的就是开头提到的国债被疯抢,导致国债利率下行。

第一件事:“历史垃圾时间”论大肆流传。

根据中文互联网上几乎类似的谣传,都说这话是经济学家米赛斯说的,意思是某段历史已经违背了经济规律,已经出现了停滞不前、倒退,而个人又无力改变,只能眼看着必然走向失败,只能硬挺着熬过去。

但是有意思的是,米赛斯从来没说过这句话,这句话像是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说的,但是布罗代尔的原意是在当代人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拉长时间,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其实没那么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中国古代帝王更迭,在当时的人看来当然很重要,但是别说千年尺度,就算是百年尺度,也不过是史书中一两句话而已,那么那段时间站在长时间维度上,就像是静止罢了。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名中西方学者曾经明确表达过“历史垃圾时间”,更不可能是当前中文互联网上谣传的意思,小镇通过“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进行了检索,“历史垃圾时间”这个词都没有被收录,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纯新、刚刚被发明的概念

这种找个看起来挺厉害的学者冒名,然后自己扭曲一种解释,带有非常强烈的舆论操纵的恶臭味。

挂名在米赛斯身上也很简单,因为米赛斯和哈耶克都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所谓新自由主义早就已经被美西方摒弃了,被凯恩斯取而代之。但是米赛斯的观点很重要,他一辈子都在为资本主义摇旗呐喊,核心主张是自由市场万能论,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巧合的是,米塞斯最近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度也骤然大增,非常离谱的爆发。

一个早就被现代经济学摒弃的学者,突然在中文互联网世界流行起来,还冠上一个新发明的概念,当然意有所指。
小镇猜测,无非是指责现在的中国不市场、指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者说的直白点是对最具资本主义色彩的金融进行整顿,想要恢复过去。

二是传谣降薪令,还造谣降薪逼人轻生事件。这件事在《轻生悲剧背后,是一连串的致命误判》已经介绍了。

三是某些专家开始密集发声。阐述金融的价值、含金量,对一些整改措施提出反对意见。

四是疯抢国债,导致3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竟然低于短期储蓄国债,逼得央行只能亲自下场“做空”国债。

以上这些动作在短短两周内密集发生,如果一定要说纯粹是巧合、没有任何人为操作,那就未免太侮辱数学了,这得是多么小概率事件?

但话说回来了,前三个倒没啥可说的,动用舆论进行施压,这也算不上违法违规,本就是自由的,传播一些似是而非、冒名“死人”的所谓“历史的垃圾时间论”,那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影响不到决策。被逼的用舆论施压,把意图曝光在公众之中,这反而说明已经无计可施了,否则何至于干这么不体面还无用的事情。

但是恶心之处在于,有些人真的不是坏或者被收买,就是单纯的蠢且贪,说的就是第四件事,近期国债被疯抢,导致利率不断下降。

3个月前,小镇写了一篇文章《当然不是QE,但有必要为QE做准备》,主要是解读总书记的一句讲话“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当时对这句话谣传、扭曲特别多,被认为央行要开始QE了,小镇当时就说当下绝不可能大放水、大刺激,这句话的目的是通过买卖国债,为社会提供一个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的国债利率。

小镇当时就曾预警说,需要防止国债发行后可能出现的利率异动,保持国债利率稳定,从而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一个稳定的锚。

三个月过后,随着国债发行,利率异动果然发生了,各种机构疯抢30年期国债,导致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跌,从2024年3月的2.55%左右,一直跌到6月28日的2.43%。

简单解释下,为什么疯抢却导致国债收益率下跌?
这背后是基本的供需决定价格,国债收益率是既定的,但是如果疯抢就会有人超过国债面额进行收购。比如面值100元的国债,期限是1年,约定到期给105元,到期收益率是5%,现在因为太抢手,有人愿意花102元购买,于是到期后的收益就只有3元,到期收益率也就跌到3%。
30年期国债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利率,不仅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利率体系,更是一个经济形势的晴雨表,直接影响人心。

因为长期国债被认为是无风险收益,一般认为当长期国债被疯抢,就意味着认为未来经济将持续走弱,简单地说就是虽然现在看起来2.43%的利率很低,但未来可能连这都没有。

上纲上线的话,这就是在唱空中国未来经济。

但是小镇大概也能理解疯抢国债的金融机构们的想法,他们想法其实很单纯,就是认为未来全球化受阻,全球经济增长不看好,再加上美国必然要开始的降息,因此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大规模放水,要放水就得降息,因此赶紧疯抢锁定收益。

而从技术层面讲,也有利可图。虽然国债周期很长、收益也锁定了,但是国债的买卖本身就有差价,5月发行的30年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就出现了上涨20%的极端现象,国债哪怕波动1%,一旦乘以国债年限,带来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因此,从金融操作上就简单了,疯抢抬高国债价格,用钱砸上涨,那么为了最大化波动带来的利润,当然要选择时间周期最长的30年国债。

所以这件事本身,倒不是某些机构或者个体被境外势力收买,所谓的境外势力也没这么强大。就是单纯的蠢和贪。

所谓蠢:以西方为纲,觉得西方经济不行了,全世界也不行,跟西方经济学理论格格不入的中国,当然一定要存在某些致命问题,看不懂就会看空,自然提前锁定30年的稳定收益。

所谓贪:借助国债的长周期,用钱砸出上涨波动,乘以国债长年限,从而轻轻松松获得巨额利润。

但是代价呢?对于国家的破坏呢?

现在正在进行艰难的角力,人民币维持现在的汇率已经很不容易了,央行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
从长期政策方向上来看,央行当然要把买卖国债作为未来基础货币释放或者流动性管理的工具,来取代现在一些存在无法修补缺陷的工具,而且从更长期来看,降息也是大趋势,否则如何减少金融业切走的蛋糕。(关于金融工具落时,需要进行革新,参见《形势倒逼改革》)

但是这种降息和工具调整,必须是以我为主,而且要缓慢、稳定且有序。但是现在一窝蜂疯抢,把节奏直接打乱了,逼得央行不得不亲自下场。

但凡有可能,央行都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央行的公开操作不能跟货币政策相违背,这会损害央行的信誉。央行长期要降息,但是现在却被逼借债来拉升利率,这不就成了左右互搏了吗?

还是那句话,不指望金融圈去海外开疆拓土,只需要把自己的地盘守好,别给国家添乱就行,但偏偏老是在关键时刻拆台,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后捅刀,说实在的美国人都做不到。

这事就很恶心,因为知道这帮人倒不是坏,更不是敌我关系,还希望这些人能够调整认识,真正服务国家大局,改革也是治病救人。
正因此,也就不能喊打喊杀,还得好好讲道理、细心安抚,说话重了点,可能都要大哭大闹,就像一个巨婴一般。

这类恶心人的事情多了,更坚定了要对金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起码得治治软骨病。


其他文章推荐

■  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轻生悲剧背后,是一连串的致命误判

■  有的国家就算“投降”,美国也绝不接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